——《不爱说话的十一岁》
书香新宁读书会成立于2020年8月,成立目的在于激发广大职工学习的主动性,努力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型组织。同时,为了扩大读书交流团体,推荐、分享更多的好书,推进线上交流,书香新宁读书会将定期在新宁门户上以读书感想连载的形式分享给大家。
“孩子到了有心事的年纪,只需要倾听、倾听和倾听。”
倾听,是这本《不爱说话的十一岁》重点想要表达的内容。
作者艾琳·恩瑞达·凯莉将本书分为42个章节,每个章节看似独立却又互相关联。书中出现了四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孩子,通过一场离奇却又激励人心的寻友冒险,将他们的命运巧妙的交织在了一起,向我们展示了他们那颇有些艰难但又韧劲十足的十一岁。
1、“乌龟小子”维吉尔·萨利纳斯。
十一岁,即将迈入中学生活。
书中对于其内向害羞是如此描述的:“在他看来,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条长长的跨栏跑到,每一道栏都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粗、越来越重”,“维吉尔,则像是站在双胞胎哥哥身旁的一片没有涂黄油的吐司面包”。
“乌龟小子”的外号和内向害羞,因此深受误解的维吉尔很贴切,爸爸妈妈总觉得他总不愿意从壳里出来。他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十一岁的他甚至都无法背出乘法口诀表,但老师偏偏就选他起来回答问题:“就算你没有举手,生活也偶尔会点到你的名”。
此时,维吉尔有一件心事要求助田中香织——那个自称有预言能力的十二岁女孩,是关于一个叫VS女孩的。
2、“倔强聋女”瓦伦西娅(VS女孩)。
瓦伦西娅是一个充满冒险精神又勇气十足的女孩,与维吉尔完全不是一个类型,但她戴着助听器,她得读着唇语才能听懂别人在说什么,所以她常常反应慢半拍,而这让她失去了一起玩大的朋友。她告诉自己:“我才不需要一堆朋友。我连一个都不需要。我有自己就够了。”瓦伦西娅最近被噩梦困扰,但她并不打算告诉父母,她猜想爸爸还没学会怎么做一个十一岁女孩的父亲,而妈妈原本就保护欲过度,她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也联系了田中香织,对方称对她的梦“无所不知”。她们约好了周六下午见。
书中对瓦伦西娅的描写,处处充满了从独立到自我封闭的孤独,让她的坚强看起来有那么一点点的早熟,她的动作和话语远超同龄的十一岁孩子。可以用一句话总结为:固执,但是个热心肠。
3、“公牛”切特
公牛切特第一次出现在书中,是在维吉尔去田中香织家的路上,维吉尔原本想避开切特的,但命运偏偏让他们狭路相逢。公牛一如既往地羞辱着维吉尔,维吉尔则想象着自己揪起切特的衣领让他住嘴。但事实上,维吉尔只顾着逃走,一句话也没有说。
但,“公牛”切特对那个“VS女孩”心存畏惧,他害怕她那看上去凶巴巴的眼神。他知道她会读唇语,这让他感觉毛骨悚然,他觉得自己做过的所有坏事都可能被她看在眼里。切特也还有很多害怕的东西,比如,他怕狗,他担心自己进不了篮球队。
同一天,切特也来到了去往田中香织家必经之路的森林中,为了证明自己足够勇敢,他抓了一条蛇,可是却被蛇咬了一口,他绝望的躺在地上“等死”。
4、“通灵少女”田中香织。
十二岁,出生在俄亥俄州,是百分百的日裔美国人。在别人的眼中,她是一个神叨古怪的孩子,她深信世界上没有巧合。她有个七岁的妹妹小吉,姐妹俩号称能通灵,就好像吉普赛的占卜术一样。
田中香织仅比其他3个孩子大一岁,但也许正是大了这一岁,看出她性格中的外向,敢说敢做。同时,她应该还有着一副亚洲的面孔,让书中人物及人物关系显得更为复杂却也更为包容。
至此,书中的性格迥异的四个孩子由于一次“宇宙的安排”,交织在一起,在那个充满了冒险色彩的森林中。“乌龟小子”掉进了一个荒僻的废井里,“公牛”被蛇咬躺在地上准备“等死”,“倔强聋女”和“通灵少女”有惊无险的找到并帮助两个男孩儿渡过了难关,在与死神擦肩而过后,从前的那些事就没那么令人害怕了。
故事的最后,维吉尔终于鼓起勇气拒绝了“乌龟小子”的外号,并且在受到嘲笑时义正言辞的怼了回去。几个孩子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成为了好朋友。是的,一句“朋友”可以立即将对方孤独的内心填满,一次“倾听”可以获得共鸣,互相袒露心声。
结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内向害羞感到自卑、有封闭自己性格倔强,有外强中干喜欢吹牛,有独立自主天马行空。我的孩子也快要十一岁了。十一岁的孩子,不再对父母抱有幻想,他们相信父母和自己之间隔着一条难以跨越的沟壑。所以那些困扰,那些害怕,他们并不打算告诉父母。他们的身体和心智在逐渐的成熟,作为父母,我们更需要的是学会倾听,不要给孩子“打标签”,鼓励他们说出心中的困惑,启发他们自由探索世界,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保驾护航,做最坚实的后盾。正如最近流行的一句话:“不要过度的说教,否则你的孩子最多会成为下一个你。”
本篇使用读书工具:
1、RIA拆书法
读一段内容,简要讲解,反思经验,规划应用。
2、4F回顾
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学到了什么、未来怎么做。